全年受理案件77.44万件,审执结74.9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649.88亿元,办理来信10012件次,期限内答复率达99.89%……
这是山西法院交出的2023年答卷。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冯军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工作永恒的主题,做实能动司法,狠抓提质增效,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实际行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是全省法院的奋斗目标。”
能动司法
以能动司法做实“抓前端、治未病”,这是2023年山西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路径。
“山西始终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街道办、社区、乡村等建立法官工作室1572个。同时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实现234个人民法庭和1649个基层治理单位对接,与12家单位建立劳动、知识产权、金融纠纷等‘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冯军介绍说,2023年,全省法院诉前调解案件27.14万件,调解成功17.39万件,诉前调解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除此之外,山西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行院庭长“阅核制”,在遵循“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审判权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压紧压实院庭长带头办案和监督管理双重责任。全省法院院庭长办结疑难复杂案件35.88万件,取得提升审判质效、强化风险防控的良好效果。
冯军表示,下一步,山西法院将强化能动履职,在促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持续发力。
服务大局
过去一年,山西法院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主动将工作融入山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以高质量司法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
紧扣山西全面创优营商环境的重大部署,2023年,全省法院依法惩处涉企涉营商环境犯罪,审结虚假出资、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1431件,审结一审商事案件24.81万件。对920家企业暂缓适用强制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24.23亿元、土地926.84亩、厂房4.92万平方米,帮扶302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与此同时,出台了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行动方案,制定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十六条举措,定期发布行政审判、金融商事、破产、知识产权等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构建起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大格局。
一体落实最高法院1号、2号司法建议,主动加强与住建、自然资源、金融监管、银行等单位沟通,协同推进房地产、建筑施工、金融等领域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依托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平台和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平台推送各类风险预警提示1618次,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
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882件,开展“知识产权进园区暨走基层、惠万家”活动,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司法服务。
“山西省委深刻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提出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九个方面重点任务。”冯军表示,全省法院将以审判理念、机制、体系、管理的现代化,在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大局中彰显担当、展现作为。
人民至上
“公平正义的感受主体是人民群众,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坚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才是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冯军说。
2023年,山西法院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小案”,妥善审理涉及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社会保障等各类民生案件39107件,审结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09件。全省法院新收执行案件28.75万件,执结28.51万件,切实兑现胜诉合法权益。
作为黄河流域省份,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一年,山西法院新设立15个环境资源专业法庭,审结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4750件。建立河曲黄河湿地、汾河、芦芽山、五台山、北武当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设立沿黄生态资源、汾河流域水资源司法保护站,在全国首个“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运城市芮城县庄上村设立“零碳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和法官工作室,提升“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2024年,山西法院将践行能动司法理念,抓牢提质增效主线,锚定创优争先目标。”冯军表示,“坚持依法能动履职,以更实举措保障山西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更优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坚持公正高效司法,以更大作为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