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临县人民法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下,在县政府、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和县委“十四五”规划战略部署,按照“稳中求进、巩固提升”工作要求,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为我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全年共受理案件2843件,审执结2725件,结案率95.85%,
一、坚持履职尽责,维护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安全稳定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权益,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
依法惩治犯罪维护安全稳定。
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20件。
审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9件,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严厉惩处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27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依法惩治交通肇事、危险驾驶、黄赌毒等多发犯罪案件29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依法审结职务犯罪案件4件,为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胜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适用缓刑、管制58人。
积极化解纠纷保障人民权益。
审结各类民事案1514件。
妥善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案件613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维护交易安全。
审结婚姻家庭案件521件,设立“圆桌审判”的家事法庭,加强家事审判工作,树立“和为贵、诚为上、善为本、忍为高、孝为先”的良好家风。
加强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和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022年临县法院被山西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山西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
妥善解决行政争议促进法治建设。
审结各类行政案件162件。
审结行政许可、行政协议案件14件,支持依法行政和“放管服”改革。
着力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促进行政执法人员强化法治思维与规范行政执法过程。
加强涉民生行政案件的审理和实质性化解力度,对7案9人进行司法救助,救助金额22万元。
常态化开展庭审观摩、巡回审判,强化府院联动和调研指导,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效果显著。
发挥法庭作用促进社会治理。
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发挥人民法庭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优势,将榆林人民法庭、三交人民法庭“嵌入”当地矛盾纠纷调解中心。
安家庄乡成立乡一级诉调服务中心,组建了矛盾纠纷调解室、便民服务室,为群众提供“访-调-诉”无缝衔接的“一条龙”服务,让司法更加贴近群众、便利群众。
二、坚持服务大局,积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畅通网上诉讼服务,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移动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确保当事人或律师准确查询所参与案件的进展与动态信息。
出台《临县人民法院财务管理办法》和《临县人民法院执行案款管理制度》,简化涉企案件诉讼费退费审批流程及执行案款发放审批流程。
积极开展联企服务,常态化帮助企业“把脉问诊”,切实解决经营发展中的困难。
灵活运用执行措施,严禁超标的查封和乱查封,利用执行和解暂缓企业经营困难,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被执行企业的影响。
2022年2月15日我院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被共青团吕梁市委员会命名为“2021年度吕梁市青年文明号”。
护航绿色发展
2022年6月9日,临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法庭正式设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该庭的设立将为保护环境资源、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平衡,服务临县绿色提供更专业的司法保障。
环境资源法庭审结辖区内涉及环境资源类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5件,严格落实“三合一”审判的要求。
服务乡村振兴
四个驻村工作队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到走访全覆盖的同时发现并及时解决住房安全、环境整治、道路安全、社会救助等问题18个。
全年进村入户宣传各项惠民兴农政策30多次,解答群众实际生活中涉法涉诉问题20余次。
助力“清化收”工作,协助村支委对涉村农用地、宅基地等各类用地进行分析汇总,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助力乡村振兴的司法职能作用。
加大普法宣传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坚持“领导带头”“普治并重”“多措并举”的普法宣传思路,“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0余次。
捐赠法制书籍、发放宣传单1000余册,推动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着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为全面建设法治临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坚持司法为民,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民心工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保民安、纾民怨、解民忧、增民利、促民享、暖民心办实事,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诉讼服务更贴心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最多跑一次、不去也办事”司法需求,构建现场立、网上立、跨域立多样化立案模式,全年网上立案1325件,占受理案件的69.2%。
送达平台送达文书数和诉讼活动通知总量4984次,邮政集约送达文书52次,网上办理保全案件256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
权益保障更尽心
全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执结执行案件842件,执行到位12892.82万元,纳入失信被执行人83人,限制高消费479人,司法拘留15人次。
“三晋执行利剑”攻坚行动中,促成执行和解24案,执行完毕20案,集中发放案款188.4万余元。
多措并举执行“非吸罪”案件,专案组出动成员300余人次,约谈债务人240余人次,发放了履行债务通知书210余份,执行到位资金370余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受害人集中发放款项349笔,金额200余万元。
纠纷解决更省心
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推进临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质化运行,全年共收到调解案件1001件,调解成功510件,司法确认217件。
与县工会、县妇联、县工商联、县交警队、保险公司对接,共同出台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推动解纷方式由单一审判机关向社会联动转变。
信访化解更暖心。
严格落实五包一措施和领导干部接访制度,通过领导干部接访、律师代理申诉、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方式,集中治理涉诉重复信访、信访积案专项化解、涉诉信访稳控工作,共接待来访群众45人次,来信18件,接收网上转办信访案件123件,全部做到有接待、有落实、有回复,外出信访总量持续降低。
四、坚持政治统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政法机关党组织向党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规定》,就重大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向市中院党组和县委政法委请示报告。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集中学习33次,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6次,召开专题研讨会8次,结合法院工作实际编印学习资料汇编,扩充学习范围。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一法院一品牌”党建创新工程,以完善支部建设为抓手,以主题党日活动为纽带,着力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热度、有温度”的“四有”支部,并被省高院评选新时代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十佳创新案例。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严格落实“三个规定”, 124名干警每月通过四级法院统一的记录报告平台,每月填报,实现“零报告”“未填报”两项清零。
严格落实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围绕集中整治“三项任务”“三个环节”工作要求,及时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现场督察和智能督察,全体干警填报《个人自查表》、撰写《个人自查报告》、签署《承诺书》,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整改。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督促院庭长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官网等新媒体作用,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坚决维护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严格落实相关制度防范法院自身风险。健全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办法和“四类案件”管控机制,落实庭长监管和带头办案双重职责,院庭长审结案件1461件,占结案总数的53.61%。
完善审执质效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繁简分流速裁快审机制,综合运用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等方式审理案件1574件,一审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5.54%。
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从严落实庭审、人民法庭安保工作,集中排查“案、人、事”方面的各类风险点,确保审判安全、执行安全、干警人身安全、法院机关安全、人民群众安全、当事人安全。
提升队伍奋进力量
积极参加最高院、省、市法院组织安排的各类集中培训、视频培训共计580余人次。
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座谈、演讲等活动4场次。
遴选员额法官4人,晋升三、四级高级法官2人,提拔中层副职14人。
招录公务员1人,劳务派遣7人。
健全干警日常考核管理、提拔任用、激励表彰等制度机制,全力提升干警干事创业的奋斗心、责任心、进取心。
五、坚持阳光司法,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向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队伍建设情况及其他重要情况,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案件旁听,全面提升依法治县的司法新作为。
贯彻监察法和监察法实施条例,自觉接受监察机关对法院工作人员监督。
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依法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公正审理抗诉案件,健全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配合司法行政机关选任、培训人民陪审员,落实随机抽取陪审的规定,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263件,参审率86.23%,参数人数481人次。
2023年工作安排
一、深学笃行加强政治建设,以更高站位践行“两个维护”。
二、善作善成护航高质量发展,以更大作为服务保障大局。
三、久久为功深化诉源治理,以更实举措落实司法为民。
四、唯实惟先推进改革创新,以更强力度维护公平正义。
五、驰而不息从严管党治警,以更严标准锻造过硬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