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柏荣,男,1960年3月生,在教育战线呕心沥血40载,工作始终兢兢业业。退休后,秉承老有所为,志在奉献,2020年8月,被临县司法局委派到临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至今成功调解案件百余起。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临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主动将教育整顿成果落到实处。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尽心尽力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努力做到"民困我解,民求我应,民忧我化"的承诺。许多困扰群众多年的难题,在我们调解员的反复斡旋中,得到公正、公平、高效的解决。
案例简况
申请人张某(男,1946年1月20日生)于2011年3月出借给被申请人高某20万元,约定利息每月3000元,半年一结,并书写借据一支。后因申请人重病缠身,急需用钱治病,多次向被申请人催要该笔借款无果。于2021年11月10日来我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处理。
第一次调解
临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该案件后,于2021年11月10日,由专职调解员常柏荣对该案进行调解。申请人张某称其已78岁高龄,身患高血压,肺气肿、肺心病、四级刺激性肺心病等多种疾病,“活过今天不一定活过明天”,主张被申请人须于今年年底前还清本金20万元和剩余利息27000元。被申请人高某称“因疫情影响,生意不景气,连年亏损,不仅欠了张某借款,还欠其他人很多,所以近一两年内根本没有能力偿还”,主张免除利息,因调解意见悬殊,双方未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次调解
2021年11月11日上午,常柏荣再次召集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进行调解,被申请人张某拿出自己每次催要借款做的笔记(共21页),称自己和妻子均已年迈,且重病缠身,催要借款成了近十年来的“心病”,甚至想要自杀了结,仍然坚持之前的调解意见。被申请人称其做生意连年亏损,早已负债累累,实在无力一次性偿还本息。在调解员热心耐心的引导下,被申请人高某提出希望申请人能够免息,其愿意贷款尽快归还申请人,争取今年还10万 ,明年前半年还10万。但申请人还是不接受该调解意见,坚持不免利息,调解无果。
第三次调解
2021年11月11日下午,常柏荣再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释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借款利率等的相关规定,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帮助双方当事人厘清思路,使申请人认识到可以得到支持的权利范围以及调解处理的效果,并使被申请人认识到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终于,在调解员耐心、细致的劝导下,当事人双方摆正了思想,交换了意见,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并即时履行(若“积极还款”是描述实际情况,也确实履行了,为即时履行,如果没有,只是表达“还款意愿”,为“被申请人表示愿意....”),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这次争议在调解员“两天三次”的调解后得到顺利解决,“治愈”了七旬老人多年的心病。
临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
于2020年8月挂牌成立,是临县人民法院和临县司法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重要举措,也是“枫桥经验”、“诉源治理”理念应用到司法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更加有利于强化诉源治理,有利于创造基层稳定的社会环境。
该委员会主要通过“诉非衔接”渠道,快捷、便利、优质、高效化解矛盾,尤其是对老弱病残者所涉纠纷的妥善解决,对维护社会的和谐,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委员会的每一位调解员,面对每一件纠纷,都能热情接待,精心谋划,细心审阅,将有诉讼纠纷的老百姓所想所求始终放在心中,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真正做到服务民生,切实维护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临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将继续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不断扩大“多调对接”的覆盖范围,提升调解队伍多元化解纷能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调解提质增效,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意愿处理矛盾,顺民意、稳民情、暖民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